惡魔(El Diablo)
1 | 誕生背景:Tiki 文化裡少見的「墨西哥來客」
1946 年,傳奇調酒師 Trader Vic(Victor J. Bergeron) 在《Trader Vic’s Book of Food and Drink》中發表 “Mexican El Diablo”——配方以龍舌蘭、薑汁汽水、青檸汁與法國黑醋栗香甜酒 Crème de Cassis 組成,是他作品裡極罕見的龍舌蘭基底雞尾酒。當時 Tiki 風正盛,吧檯滿是蘭姆酒和熱帶果汁;Vic 卻從墨西哥靈感出發,「惡魔」之名既呼應龍舌蘭那股烈火,也貼合酒液深紅到近紫的戲劇色。最初版本使用的是薑汁汽水(ginger ale),但 1940 年代的薑汁汽水辛辣度遠高於今日,與現代常用的薑啤(ginger beer)風味更接近。
此後它多次出現在 Trader Vic’s Bartender’s Guide 以及 1950 年代的連鎖餐廳酒單中,卻在 1970–90 年代龍舌蘭尚未風靡前漸漸淡出視野,直到 21 世紀的 Craft Cocktail 復古潮才憑藉復刻酒譜與辛辣薑啤重新飛升——被譽為「用來替 Margarita 找替身」的經典。
2 | 風味靈魂:四重元素交織的「黑曜薑爆」
-
龍舌蘭(Tequila):選用 100 % agave 的 Blanco 帶草本與胡椒,或 Reposado 加入輕木質與焦糖,奠定骨架。
-
Crème de Cassis:勾入黑醋栗果肉甜與微酸單寧,使辛辣與酸度被深紫莓香收攏。
-
新鮮青檸汁:尖銳酸度切開甜味,讓整杯更乾爽。
-
薑啤/辛辣薑汁汽水:氣泡推送龍舌蘭與醋栗香,同時以薑辣餘韻呼應龍舌蘭的「火」。
第一口先是薑啤的辛香氣泡與青檸酸,隨即黑醋栗濃甜鋪滿味蕾,最後龍舌蘭的草木胡椒感在喉頭炸開——前甜後辣,餘韻卻帶果皮與龍舌蘭草本,讓人忍不住再啜。
3 | 經典配方(單杯 Collin / Highball)
材料比例(等份法,現代常見)
-
龍舌蘭 45 mL(1½ oz)
-
Crème de Cassis 15 mL(½ oz)
-
青檸汁 15 mL(½ oz)
-
辛辣薑啤 90 mL(3 oz,上杯再添)
-
裝飾:青檸角、或加一片糖漬薑
步驟
-
在雪克杯放入龍舌蘭、黑醋栗酒、青檸汁與冰塊,用力搖 8–10 秒。
-
過濾入裝滿冰塊的長飲杯。
-
沿杯壁緩緩添入薑啤,形成由深紫漸上琥珀的分層。
-
輕輕攪兩下或維持漸層視覺皆宜;最後擠壓、丟入青檸角。
(若欲向 1946 原著致敬,可改「不搖盪、直接堆冰 build」,並將青檸殼連果肉整顆丟入杯底。)
4 | 選料與細節小心機
• Tequila ≠ 一律 Blanco:Reposado 的蜂蜜木質能與黑醋栗甜感互補;若喜歡煙薰張力,可試 Mezcal 衍生版「Diablo Ahumado」。
• Crème de Cassis 品牌左右甜度:若用法國 Massenez,果酸突出可維持清爽;若用 Giffard、Lejay,甜度較高,可把用量降至 10 mL 或額外擠半瓣青檸。
• 薑啤辛辣度決勝負:選 Fever-Tree Spiced、Fentimans 或手工薑汁糖化飲,能給予 1940 年代老派薑汽水的「辣鎚」。
• 漸層視覺藏有風味序曲:Casssis 比重高會沉杯底,第一口若未攪動則先嚐龍舌蘭和薑啤,續飲再混合,層次隨冰塊融化慢慢轉甜。
5 | 經典變奏
-
Mezcal Diablo:全量改 Mezcal 或 ½ Mezcal + ½ Tequila,煙燻與黑醋栗果甜相撞。
-
Diablo Mule:減半 Cassis 用量,加入 15 mL 紅石榴糖漿,顏色更鮮、酸感更高。
-
Frozen Diablo:所有材料與碎冰入果汁機打成冰沙,戶外泳池或沙灘派對首選。
-
Light Diablo(低酒精):龍舌蘭減半並增量薑啤至 120 mL,午餐佐餐也不易過量。
6 | 餐酒搭配與場合
辣味墨西哥菜 如 Tacos al Pastor、烤辣椒沙拉:黑醋栗甜能緩衝辣度,薑啤辛辣又回應香料。
煙燻烤肉:龍舌蘭草木與炭火烤痕相得益彰。
仲夏夕陽:紫紅酒色在夕照下閃耀,搭沙灘、泳池或屋頂派對都是拍照焦點。
7 | 小結——「惡魔」其實是被果香收編的辛辣天使
El Diablo 既有龍舌蘭的草本烈性,又以黑醋栗甜蜜披上紫紅外衣,再用薑啤的辛辣與氣泡讓味道層層爆破——就像一位笑容邪魅卻心地溫暖的惡魔,既能在派對開場挑動氣氛,也能在深夜餘興時賦予舌尖最後一抹火花。
下回若想跳脫經典 Margarita,不妨搖—or 直接 build—一杯 El Diablo:讓黑醋栗與龍舌蘭在薑辣中纏繞,感受「惡魔」在唇齒間放的那把小火。


安全有保障
禁止飲酒
